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,具有思維、情感、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,以精神活動和環(huán)境不協(xié)調(diào)為特征。通常意識清晰,智能尚好,部分患者可出現(xiàn)認知功能損害。多起病于青壯年,常緩慢起病,病程遷延,有慢性化傾向和衰退的可能,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狀態(tài)。
中醫(yī)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精神分裂癥這一病名,但中醫(yī)古籍文獻中早有關(guān)于精神分裂癥典型癥狀的記載,散見于癲狂、狂證、心鳳、鬼交、失志等病證,其中,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多與狂證相符合,陰性癥狀與癲證相似。
癥狀
精神癥狀復(fù)雜多樣,主要包括:
1)思維障礙,如思維散漫、破裂性思維、象征性思維等。
2)情感障礙,如情感淡漠、情感倒錯等。
3)意志障礙,如意志缺乏、違拗、矛盾意向等。
4)緊張癥狀,如緊張性木僵、緊張性興奮等。
5)原發(fā)妄想是本病的特征性癥狀,但是多在疾病早期出現(xiàn)。繼發(fā)妄想相當常見,結(jié)構(gòu)松散,內(nèi)容多種多樣,如被害、關(guān)系、嫉妒、鐘情、夸大、物理影響妄想等。
6)幻覺,如幻聽、幻視、幻嗅、幻觸等。病人意識清醒,智能及記憶無直接損害,軀體(包括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)方面也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。
病因病機
一、七情內(nèi)傷
惱怒郁憤不解,肝失疏泄,膽氣不平,心膽失調(diào),氣機失司,心神惑亂,則生精神分裂;肝郁不解,氣郁痰結(jié),阻塞心竅,則生精神分裂;情志過激,勃然大怒,引動肝膽木火上升,沖心犯腦,神明失其主宰,狂病肝氣郁悖,氣失暢達,血行瘀滯,氣滯血瘀,或痰瘀互結(jié),氣血不能上榮腦髓,神機失用而發(fā)病。七情本有一定的限度,倘若超出此限度,則為七情內(nèi)傷,或為重大致病因素,大多數(shù)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(fā)病之前,具有一定的環(huán)境因素。
二、飲食失節(jié)
嗜食膏粱肥甘厚味,脾胃運化失職,聚濕生痰,郁而化火,上擾心神;或痰氣互結(jié),阻蔽神明;或與瘀血互結(jié),痹阻心竅,均致神志失常而發(fā)病。
三、先天不足
胎兒在母腹中,稟賦異常,或有所大驚,臟氣不平,升降失調(diào),陰陽失和,出生后有所感觸,遭遇情志刺激,氣機逆亂,陰陽失調(diào),神機逆亂。
四、病機轉(zhuǎn)化
由七情內(nèi)傷,飲食失節(jié),稟賦不足,痰氣郁結(jié),或痰火壅盛,臟氣不平,陰陽失調(diào),閉塞心竅,神機逆亂。本病病位在心,與肝、膽、脾、腎關(guān)系密切。病理因素主要為痰、氣、火、瘀四者常相互兼夾、相互影響,且以氣郁為先。肝氣郁結(jié),肝失條達,氣機郁滯,氣滯濕停,凝聚為痰心脾氣結(jié),郁而生痰,痰氣互結(jié),蒙蔽神機氣郁化火,煉液為痰,痰火上擾神明,病久則氣滯血瘀,凝滯腦氣,兼見血瘀。
中醫(yī)治療
一、痰火內(nèi)擾
急躁易怒,頭痛失眠,面紅目赤,不避親疏,毀物傷人,不食不眠,便秘,舌質(zhì)紅絳、苔黃厚膩,脈滑數(shù)有力。
治法:清瀉肝火,滌痰鎮(zhèn)心。
二、痰氣郁結(jié)
精神抑郁,沉默癡呆,喃喃獨語,語無倫次,不思飲食,舌苔白膩,脈弦滑。
治法:疏肝解郁、化痰開竅。
三、氣滯血瘀
神志癡呆,喜怒無常,罵人叫號,夜不能睡,甚至毀物傷人,面色黯滯,舌紫、少苔,舌下靜脈曲張瘀血,脈沉澀。
治法:理氣解郁,活血化瘀。
四、心脾兩虛
精神恍惚,善悲欲哭,懶散困乏、面色無華,納呆,舌淡嫩、苔薄,脈細無力。
治法:健脾益心,養(yǎng)心安神。
五、火盛傷陰
狂病日久,其勢漸減,精神疲憊,多急善驚,時而煩躁,緊張不眠,形瘦面紅,五心煩熱,舌紅、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治法:滋陰降火,安神定志。